公元852年一个神奇的年份,竟然诞生了四个开国皇帝_钱镠_朱温_吴越太祖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1:19 点击次数:135
公元852年,即唐宣宗大中六年,当时的皇帝是唐宣宗,作为晚唐时期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君主,他在位期间广泛任用贤才,积极推动削藩政策,因而被誉为“小贞观”。然而,晚年他迷信长生不老之术,服用丹药导致身亡,享年仅五十岁。其后的懿宗和僖宗则奢靡无度,宠信小人,致使宣宗朝的治理成果大幅倒退。各地藩镇纷纷崛起,唐朝皇室权威逐渐式微。最终爆发了黄巢起义,长安城内金甲遍地,开启了又一轮动荡的乱世。
就在这一年,四位同龄年轻人出生,他们各自迎来了不同的机遇,逐步踏上了建立霸业的道路。
第一位是后梁太祖朱温。朱温出生于大中六年,出身平民家庭,父亲早逝,朱家三兄弟与母亲投靠徐州一位刘姓地主。兄长性格朴实老实,二哥朱存,最小的朱温则喜好舞枪弄棒。黄巢起义爆发后,朱存和朱温加入义军,凭借勇猛善战深得黄巢信任,成为起义军中的重要将领。随着起义失败,二人投靠唐朝,与晋王李克用联合剿灭黄巢军,朱温因功被封为梁王,逐渐崛起为晚唐割据势力。其势力逐渐扩张,野心膨胀,最终控制关中地区,强迫唐哀帝李祝禅位,自己称帝,建立后梁,国号“梁”,年号“开平”,时年五十六岁。
展开剩余66%第二位是吴越太祖钱镠。钱镠出身私盐贩子,早年因叛乱时,投身军旅,被任命为偏将。黄巢军进攻杭州时,钱镠立下大功,助力富商董昌建立防御体系。董昌任越州防御使,钱镠官至左武卫大将军、杭州刺史。董昌建立“大越罗平国”,但钱镠体恤百姓,反对战乱带来的苦难,数次劝谏无效后,只能率军逼谏,使董昌向朝廷认罪,从此钱镠实质掌控吴越。后梁龙德三年,钱镠正式建立吴越国,时年七十一岁。
第三位是吴太祖杨行密。杨行密原为庐州牙将,中和三年拜庐州刺史,隶属于淮南节度使高骈,因应要求改名为杨行密。乾宁二年,他被封为弘农郡王。吴越王钱镠派兵进攻杨行密,攻占苏州,杨行密虽派周本抵御,但战败失城。经过充分准备,杨行密派李神福反攻杭州,大败钱镠军并俘获其大将顾全武。经过长期的混战,他在江淮地区站稳脚跟。天复二年,杨行密晋封为吴王,举旗割据,阻止了朱温南进势头,避免了更大范围的混乱。他创建的吴国实现了从藩镇向王国的转型,南方割据势力与中原政权并存,奠定了南唐建立的基础,推动了唐宋之交政治与经济文化的南迁,有“十国第一人”之称。天佑二年去世,终年五十四岁,唐朝追谥其为吴武忠王,后来南吴改谥为吴孝武王,其子杨溥继位时追尊为武皇帝,庙号太祖。
第四位是楚武王马殷。马殷自称是汉代伏波将军的后代,出身木匠家庭,后来投身秦宗权部队,战功显赫,多次晋升。后梁朱温称帝时,马殷已控制湖南全境,被任命为武昌节度使、楚王。开平四年,马殷正式开府建国,成为五代十国中的南楚君主。
这四位同年出生的年轻人,出身平凡,却都在盛世末期借助镇压叛乱崛起,最终各自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割据政权,正应了陈胜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的千古名言。
发布于:天津市
